新冠流行结束了?这些人群依然有感染风险

发布日期:2023/05/09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5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米锋强调,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继续加强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人群和卫生系统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取得平衡


当地时间20201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此拉开了全球协同抗疫的大幕,这也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此后每隔几个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都会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新冠大流行是否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符合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事件是严重的、突发的和突如其来的;二是疫情可以通过跨境跨国的传播;三是需要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国际反应,来应对这种事件的危害。


55日,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举行会议评估全球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根据会议结果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三年来,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


梁万年表示,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对疫情的流行态势、病毒变异特征、人群免疫屏障和系统的应对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当前疫情的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和持续下降状态。


第二,虽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有些变异株出现了免疫逃避能力增强的情况,但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致病力、病死率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第三,虽然全球疫情风险仍然较高,但人群通过自然感染和主动疫苗接种的免疫,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免疫屏障。


第四,三年多来,各国都加强了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控设备、疫苗药品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持续加强,大多数国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防控能力。


综合这些因素,人群和卫生系统的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全球的新冠疫情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梁万年说。


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意味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429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421-427日,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检测阳性率427日为4.4%。此前三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


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我们对新冠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梁万年说。


梁万年强调,接下来还要继续坚持必须的防控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继续开展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需要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合理布局监测哨点,做好预警和风险的研判工作;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对防重症、防死亡,乃至更有效的防控疫情的传播,都是有价值的,需要予以坚持。


梁万年还强调,要继续强化临床管理和救治能力,特别是对重症的救治能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相关物资储备等。加强继续教育和风险沟通,公众应继续保持好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一后局部地区疫情或小幅反弹 区域性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


对于五一假期过后的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均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也未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刘清表示,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2022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病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


人群免疫力衰退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刘清说。


XBB系列变异株成我国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的构成也受国际影响明显增大。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从BA.5.2BF.7及其亚分支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监测数据看,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经达到了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同时,BA.5.2BF.7BA.2及其亚分支合计占比约25%


陈操表示,XBB系列变异株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的流行株。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这些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我们将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认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的变异株的监测,会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哨点医院、发热门诊,还有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开展疫情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风险信号,各地的疾控部门将会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陈操说。


二次感染与新变异株感染症状类似 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


5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发布《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12月至20231月》,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


目前距离202212月份感染高峰已有5个多月,近期有不少群众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


王贵强强调,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病的人群,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无论是变异株还是二次感染,都会使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面临着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要对老年人、有基础病的,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


王贵强表示,建议在社区层面上发挥社区医生或者全科医生的力量,以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多种途径,建立所辖区域的老年人、高风险人群的台账。一旦高风险人群患病以后,要及时跟踪监测,早期抗病毒治疗。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以后加强监测,如果出现低氧等情况,要及时氧疗,无论在社区层面上还是医院层面上,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置。此外,目前医疗机构重症的救治能力较充分,一旦有重症病人,要及时住院或ICU治疗。



资料来源:中国网

压题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